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 | 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A档)立项建设单位 | 省级教学团队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教学质量信息 - 正文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10-31 08:51:12编辑:admin浏览量:2554

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 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6 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鄂政督【2016】7号)要求,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6】3号),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评估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的办学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五方面开展了自评,现将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一所由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投资举办,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开发区,占地面积432002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24403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29.55万元;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9个、校内实践基地65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2336个(生均0.31个),2014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692257人/天(生均97.1人/天);教学用计算机1371台,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400Mbps,网络信息点700个,校园内无线网络部分覆盖,有部分专业使用虚拟实训软件;信息化管理涉及范围广,如校园一卡通可实现校内就餐、图书借阅和校内购物,行政办公、教务教学、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校园门户系统均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学校近年办学经费主要由知音集团投入、学杂费收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等构成。其中,知音集团投资主要为办学设施设备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国家奖助学金、教科研项目、师资培训及技能大赛奖励经费等。2015年,知音集团投资兴建的实训大楼正式投入使用,下设印刷包装综合实训中心、信息技术综合实训中心和传媒综合影视实训中心,共30余间实验实训室,各项仪器设备达千台套,开设实训项目近百项,能同时容纳近千名学生进行不同专业教学和不同岗位的技能训练。同时,学院还积极通过校企合作改善实训条件,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艺术系引入企业资源资金,对现有实训室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全新的人物形象设计综合实训中心;信息工程系与东方领航合作建设了苹果IOS实训室。

近年来,学校办学经费充足,办学基础条件到位,确保了学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双师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547人,教职工493人,配备专任教师341人,其中专业教师287人,双师型教师174人,占比51.03%;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楚天技能名师6名;定期从企(行)业中聘请一大批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建立了由360 人组成的兼职教师库,2015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210余万元。

2015年学校先后派出20多人次参加由教育部等组织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微课设计与制作”等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高职教育界知名专家、微课制作软件公司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并先后组织教师开展了“微课培训”、“信息化教学设计展示”、“微课设计与制作比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教学活动。学校教师制作微课作品35部,以赛促教,组织教师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湖北赛区),荣获一等奖1个(入选参加全国比赛)、二等奖2 个;组织教师参加2015年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 个。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教学中信息化的应用能力。

为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修改完善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结合已出台的《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骨干教师选拔聘任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将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等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的指标体系,引导教师自觉参加企业锻炼和校企合作。

通过组织青年教师下企业、加强骨干教师校际交流、参加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类教学技能大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聘请行业能工巧匠为“楚天技能名师”等一系列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执教能力和实践能力,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专业人才培养

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的“三统筹”原则,遵循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学校积极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每年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依据产业转型要求,更新课程内容,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梳理优化课程体系。

2015年学校共开设课程594 门,总学时72070 学时,其中“纯理论课”(A类课程)13808 学时,占比19.16 %;“实践+理论课”(B类课程)学时18082,占比25.09 %;“纯实践课”(C类课程)40180 学时,占比55.75 %。校企合作完善核心课程标准150多个,全面启动了67门工学结合课程及教材的建设,其中重点建设52门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13部。总的来说,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既包含体现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其中实践总学时略大于理论总学时,课程设置与开发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课程中心建设,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模块、系统化课程建设思路,积极引入“翻转课堂”、“微课”、“幕课”等教学模式和手段,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通过慕课学习平台,面向大二、大三学生开设4门慕课公共选修课,共有580名学生参加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新尝试。

学校充分发挥举办方知音传媒集团在行业方面的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印刷与包装类专业群推行了“循环渐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实施了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涉及不同业务范畴的工作室,打造实施教学与承接业务、完成实训的双重环境,企业提供工作岗位和实际业务,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双重环境下,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岗位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工作与学习在工作室业务完成过程中互相交融,实行了“双境结合、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学生发展

学校开设了31个专业(不含方向),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2015年又申报获批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具体各专业学生分布如下:

计算机网络技术1122人,图形图像制作351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86人,包装技术与设计128人,印刷技术211人,印刷图文信息处理300人,数字印刷技术107人,出版信息管理18人,会计1248人,营销与策划623人,连锁经营管理132人,物流管理441人,旅游管理131人,导游15人,酒店管理151人,会展策划与管理210人,应用英语116人,商务英语139人,文秘24人,文秘速录75人,婚庆服务与管理69人,艺术设计183人,动漫设计与制作334人,人物形象设计181人,游戏设计与制作73人,摄影摄像技术83人,新闻采编与制作285人,版面编辑与校对136人,传媒策划与管理258人,电视节目与制作58人,影视表演59人。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近7547人,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20000多名合格毕业生,历年来新生录取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率在93%以上,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2015年学校实际招生数2525人,均为第一志愿报考学生。2015年学校毕业生2498人,其中毕业生直接升学数5人,占比0.2%,;直接就业2332人,占比93.4%;自主创业3人,占比0.1%;当地就业1617人,占比64.7%;中小微及基层就业2245人,占比89.9%;国家骨干企业就业18人,占比0.7%。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立足本土,服务区域经济,联手经济发达省份,辐射全国”的方针,依托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的地理优势,依托武汉市是中部崛起龙头,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才需求旺盛的良好就业氛围,学校大力加强与本土及经济发达省份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毕业生的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湖北本地,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企业,为本土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近2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考试等工作,为学校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有利保障,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均能取得相应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且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15届毕业生中,获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数为1177,获得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数为560。

学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多次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人物形象专业学生获得全国发型化妆大赛创意新娘妆一等奖;英语专业学生获得高职高专口语大赛湖北赛区和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摄影摄像专业学生拍摄的《云土地》获得湖北省首届楚天大学生艺术节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和最佳影片奖;印刷专业学生在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曾取得学生组全省第一和全国第六的好成绩;我院教师和学生创作的文艺作品还荣获武汉地区高校艺术节金奖等等。学生成绩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不断加强。

五、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坚持“特色、规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建立健全了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根据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来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湖北省及中部地区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跨系整合专业,形成以文化传媒产业类专业为核心、电子信息产业类专业和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相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服务于信息传播和文化传媒业的特色专业群。

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创新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做优做强具有竞争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印刷类专业的同时,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将已具一定优势的传媒策划与管理、版面编辑与校对等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培育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每个重点建设专业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和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了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局面。

学校充分依托举办企业知音传媒集团行业和企业的优势,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由学校牵头,组建了包括省内7所开设印刷类专业的大中专院校、行业协会及20多家省内外知名印刷企业等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湖北省印刷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为实现共赢搭建了优质的平台,也为区域印刷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大力推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五对接”,与湖北知音传媒集团、雅昌文化集团、北京水晶石技术培训有限公司、海峡萧氏美容美发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事业单位结成“校企合作联盟”,成立了商务策划、网络策划、书刊编校、非线编、数码影像、数字音频、图文处理、旅游电商、造型设计、会议速录、营销策划、物流等工作室,学校还开设了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文秘速录、动漫设计与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人物形象设计等一批“订单班”,在校生中订单班学生占比14 %,为合作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积极推行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现实途径。参与志愿活动在提升素质、充实生活、享受生命、升华灵魂、实现价值等方面对大学生而言具有深远意义。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立足本地,多年来一直与江夏区敬老院结对子,关爱孤寡老人;长期坚持3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阳光义卖、暖冬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无偿献血、爱心募捐等志愿者服务项目,使志愿者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