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887”团队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0-05-13 10:12:05编辑:admin浏览量:2300

长期处于校园“江湖”,你是否听说过一个号称“887”的神秘团队?

它很低调,默默地躬耕于武信,每天直到实训楼关门,没有周末,寒暑假无休;

它有内涵,时不时爆出惊天新闻,高手出征又斩获了某某技能竞赛大奖了……

它很王炸,从它那里出来的个个都是“大牛”。15日的学校官微推送看了吗?要做“大国工匠”的罗华强是不是很牛?其实,像罗华强这样的“大牛”还有很多。

它就是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导师工作室”,也被师生戏称为“887”团队。

从每天早8点到晚8点,每周7天,“导师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披星戴月、只争朝夕,为职业理想而奋斗。

 

顺势而动,特色育人。在国家“互联网+”战略之下,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学生综合专业技术技能的快速提高,信息工程学院推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新机制、新模式,逐步推行现代学徒制育人,优秀教师、优秀企业工程师同时担任学生导师,校企双方联手为学生搭建一个兼具自主学习和实践项目实施的能力平台。在培养学霸的基础上,更培养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经过校企双方的努力,2017年5月,信息工程学院“导师工作室”破壳新生。

      

经过层层遴选,15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进入首期导师工作室团队。在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蔡明副教授的亲自带队下,指导老师黄栗和企业导师带领这15名学生,日夜奋战训练专业技术技能,全面进入“887”的学习训练模式。

在夯实基础、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工作室积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在企业工程师协同带领下,首期团队成员参与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无线网络规划”、“武汉地铁四号线无线信号调测”等多个大型企业实践项目。通过项目实战,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迅速提升。

“在练中夯实专业基础、拔高专业长项,在实战中发现并补齐专业短板,在校企双导师强化指导的特色育人链上,团队成员得到了全面的技能训练和职业训练,一批能适应产业行业发展的技术‘大牛’脱颖而出。”蔡明说。

惊喜不断,业界认可。成立近三年来,“导师工作室”特色育人的成绩可圈可点,喜报连连。2018年,团队成员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一等奖等9项荣誉;2019年,团队成员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赛项”(高职组)三等奖、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赛项推荐组一等奖等近20项荣誉,再创新高。

信息工程学院“导师工作室”是我校特色育人的缩影,备受业界瞩目和认可。2019年,我校从众多的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被省人社厅和教育厅确定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湖北省选拔赛)的承办单位。按照安排,比赛原计划于今年2月底举行,受疫情影响顺延。

疫情阻隔,执着训练。疫情打乱了备赛、比赛节奏,“导师工作室”便迅速调整了训练计划,制定了全新的线上学习与交流方案,积极开展在家技能训练和视频指导。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黄栗老师带着5名备赛学生不停地在网络上进行刷题、交流、讨论、总结。从最开始的7天一套题到最后1天一套题,同学们的答题速度不断提升。至今,他们已经刷完国赛题库中的20余套比赛真题,应赛能力一点点积累。这期间,除了大年三十休整一天外,其他时间一天都没“停工”。他们远隔千里,却又近在咫尺。老师的耐心陪伴,同学的相互鼓励,团队成员并不觉得单调和乏味。他们之间传递着对生活的热情、对专业的热爱、对技能提高的执着。

曾在2019年全省技能竞赛中荣获三项一等奖的黄泽想,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2018级学长,他积极带动团队成员中的2019级同学克服困难,认真开展线上训练。“我们坚信,只要目标一致、劲往一处使,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相信这个春天我们不仅会战胜疫情,更会因为拼搏收获更多惊喜。”黄泽想如是说。

2019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张建林,专业兴趣很浓。加入导师工作室后,他热情积极,跟随学长们刻苦训练,在班级群中协助老师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网课问题,成为班上的小明星。他希望掌握过硬的本领,小目标锁定2020年的各项技能竞赛。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导师工作室”坚持不懈地传承,学子们的坚定执着,正成为武信停课不停学“战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887”也许只是一串简单的数字,“导师工作室”也并非神一般的存在,“887”的背后是武信人与时间的赛跑。在“887”的跑道上,武信人疾步向前,跑出了一棒又一棒的好成绩。时间与汗水,开花结果。